安全研究实验室巡礼——清华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软件与系统安全课题组

艾瑞巴蒂大家好~这周是不咕咕咕的一周~



本周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来自清华大学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(NISL)(http://netsec.ccert.edu.cn/chs/ )由张超老师领导的的软件与系统安全课题组(a.k.a VUL337)。



张超老师 (主页:http://netsec.ccert.edu.cn/chs/people/chaoz/ ),本科及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,在UC Berkeley师从Dawn Song完成博士后研究,目前在清华大学网络研究院任职副教授(博导)。张老师同时兼任中科院信工所客座博导、人工智能学会安全专委会常务委员、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第六届理事、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校友理事会理事。获得清华大学学术新人、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、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、求是杰出青年学者、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》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等荣誉。


张超老师主要研究软件和系统安全,尤其是漏洞攻防方向,主要包括自动化和智能化的(二进制)软件分析、软件漏洞挖掘、漏洞利用、漏洞缓解及防护、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。



张超老师在国际四大安全会议发表论文十余篇,其中一篇是2013年四大安全会议最高引十篇论文之一。受邀担任过多个国际安全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,包括ACM CCS, IEEE S&P, RAID, ASIACCS, ICICS等。



在漏洞攻防实践方面,早期作为蓝莲花队员,参与过多次CTF比赛,包括DEFCON CTF 2015/2016/2017等,有幸跟随战队取得2016年第二名,刷新国内历史最优成绩记录。目前担任蓝莲花战队教练,组织队员开发自动化工具,计划在未来比赛中逐步代替人来完成攻防任务。还指导学生参加过GeekPwn挑战赛等多项赛事,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




张老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动漏洞攻防方向。提出的自动漏洞挖掘方案发现了300多个CVE漏洞,获得腾讯CSS安全探索论坛专业奖;防御方案获得了微软BlueHat防御竞赛特别提名奖;漏洞利用方案获得了腾讯CSS安全探索论坛突破奖(第一名);博士后工作期间带队研发了自动攻防原型系统,获得美国国防部DARPA CGC机器自动攻防竞赛初赛防御第一名、决赛攻击第二名的成绩。目前的研究重点依然围绕漏洞挖掘、漏洞利用、漏洞缓解及防护展开,运用程序分析、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提升自动化程度,同时探索在物联网、AI模型、区块链等新场景下的应用。



张老师带领的软件与系统安全课题组VUL337,每年招收一名博士生和一名硕士生,目前大部分同学本科毕业于非清华的各个高校,欢迎大家报考。课题组研究氛围比较开放,除正式同学之外,另一半的同学是来自各个学校本科实习生、客座硕士/博士研究生、以及处于出国gap期的同学们。课题组长期欢迎大家,也支持远程虚拟加入,欢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问题,探索网络空间做有意义的事情!



点击👇原文进入VUL337的主页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查看原文

为您推荐